大湾区长篇儿童小说《东江谣》作品研讨会暨电影作品论证会在广州举行

大湾区长篇儿童小说《东江谣》作品研讨会暨电影作品论证会在广州举行

滔滔东江水,绵绵岭南情。温润的东江不仅滋养一代代东莞儿女,也孕育了东莞数千年的文明。12月22日,东莞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东莞长篇儿童小说《东江谣》作品研讨会暨本土题材衍生电影作品论证会在广东省作协举行。李国伟、陈启文、陈晖、卢忠光、朱定忠、西篱、翁容、陈诗哥、曾庆丰、胡磊、田根胜、袁敦卫、柳冬妩、马忠、洪艳等3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东江谣》的文学价值与意义展开了讨论和评析。

大湾区长篇儿童小说《东江谣》作品研讨会暨电影作品论证会在广州举行研讨会现场

本次活动由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新世纪出版社联合主办,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市作家协会承办,广东省小作家协会、《少男少女》杂志社协办。研讨会由东莞市文联兼职副主席、东莞市作家协会主席胡磊主持。

大湾区长篇儿童小说《东江谣》作品研讨会暨电影作品论证会在广州举行《东江谣》作者谢莲秀、香杰新

由东莞作家谢莲秀、香杰新创作的长篇小说《东江谣》是东莞文联“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创作签约项目”之一,并于2019年被列入广东新世纪出版社重点出版选题,2020年入选广东省委宣传部“粤港澳大湾区原创儿童文学”项目,2023年实现乌尔都语版权输出,开启了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主题作品引入巴基斯坦童书市场的先河,同年荣获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大湾区长篇儿童小说《东江谣》作品研讨会暨电影作品论证会在广州举行

将文学性、地方性、时代性融为一体

《东江谣》由广东新世纪出版社出版,是东莞首部描绘改革开放大背景下,融合东莞乃至岭南人文风物等元素的长篇儿童文学。该作品以东莞水乡独特的龙舟等民俗文化、东江母亲河等为故事背景,以东莞水乡世代传承龙舟技艺的老工匠、本土的小伙伴以及顺东江而来的外来小伙伴为原型,叙述了少年黄龙辉、黎梓龙等,与龙舟老匠人潘伯公、祺叔公齐心守护传统文化根脉的动人故事。

作为一部深度融合东莞人文风情与时代变迁的文学精品,《东江谣》以少年儿童的视角,描绘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中的变迁、发展、冲突,以及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心理和思想变化,不仅融合了浓郁的岭南风情、水乡底蕴、龙舟民俗,还延伸出源头的生态之美、岭南水乡的人文之美,呼唤人们的家园意识、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实现了文化性、文学性、地域性、时代性的高度统一。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广东省小作家协会会长李国伟表示,他在《东江谣》中看到了独特的创新亮点,认为它与大多数以苦难抗争、自强向上为主线的儿童小说不一样,并没有停留在儿童成长这一话题,而是通过对时代变迁、生活细节,以及对人情世态、地域文化特征的捕捉,建构了东江地域的文化形象和人性本质。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陈启文认为两位作家有着现代知识分子传统的责任与担当。不仅用脚步丈量东江沿岸,长时间扎实深入地采访、体验、发掘、追踪,用细腻的慧眼捕捉“看得见的乡愁”,以文学呐喊“守护绿水青山”“乡村振兴”,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感染力。“这本书真正是纯净式的写作,文本从头到尾没有说是为了写什么作品而写,非常纯净,非常自然地化入了东江水当中,包括对东江自然风光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文字是波光粼粼的,每个文字都是闪光的。”

“作者游刃有余地将代际交流、文化认同、传统与现代等宏大命题融入《东江谣》里,展现了儿童成长小说的多种维度和内容张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表示,该作品是蕴含时代主题的在地书写,展现鱼米之乡与时俱进的发展,宣导生态保护理念,内容丰富,本土文化色彩浓郁。围绕江村多层面多角度叙事,以老人和孩子朝夕相伴为线索,以制龙船、赛龙舟等活动为中心,将东江地域的历史与传统、风俗与民情,季候与物产等包含其中,江畔人家的生活,水乡少年的别样成长,淳朴温润,意趣天然。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文艺学博士刘琼以儿童性、地方性和文化性三个关键词作总体评价。认为该作具有少年儿童思维,着重塑造聪慧、勤劳、坚强的岭南水乡少年儿童的群体形象,儿童性是这部现实题材长篇儿童小说的最为精准定位。地方性书写细腻饱满,作品以古老绵延的东江下游以及沿岸的村庄为故事发生背景,是对岭南地方区域人文环境的丰富和补充。文化性是这部儿童小说鲜明特色。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兴衰传承发生的一系列动人故事,既古典又现代,充满岭南特色,又具有现代社会发展特质。

广东小作家协会副会长、《少男少女》杂志社社长曾庆丰认为,《东江谣》是谢莲秀、香杰新个人创作走向更为开阔、厚重的审美空间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当代少年的成长、文化的守正创新的故事,展现出浓厚的地域特点、时代底色和文化特征,表达对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的深情关切,是一部有意境、有童趣、有内涵的用心之作。

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陈诗哥认为,《东江谣》是近年来岭南儿童文学的一大收获。《东江谣》以绵延千里的东江下游沿岸村庄为主要背景,以童年的视角,描绘了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中的变迁、发展、冲突,以及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心理和思想变化,整个作品洋溢着氤氲的东江水乡的气息和浓郁的岭南文化韵味,呈现出童年成长与时代变迁相交织的深刻主题。

一部有着时代感和忧患意识的长篇小说

《东江谣》并是非传统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或生态文学,而是一部与时代共振,融合社会变迁、文化自信、生态文明等主题的现实主义创作。无论是质朴坚韧的老匠人,还是迸发成长力量的少年派,作品对创新进取的城市精神、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表现得非常充分。同时,《东江谣》的语言生动细腻,不仅带来诗情画意的阅读体验,还引起了对城市化问题的多重思考,为儿童生态文学提供了一个范本。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执行主编崔庆蕾认为,《东江谣》是一部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和深切的忧患意识的长篇小说,作者巧妙地将儿童视角与时代主题进行了深度融合,以少年儿童视角书写现代性历程中的时代变迁,聚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新时代生态保护等重要时代命题。在舒缓的笔调和生动的故事中,写出了工业化变革背景下,龙舟技艺和精神的传承难题以及生态保护的紧迫性等重大问题,体现了作者对于时代变化的敏锐把握以及自觉而深刻的反思意识,这是一部以文学方式反映并介入现实的优秀作品。

原广东省作协创作部主任、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西篱认为,作者运用了散文和诗歌的语言,行文晶莹剔透。这样的文字,是作家对她所写的母亲河东江的深情致意。小说对东江流域生态环境和大自然的描写,对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的呈现,现实主义刻写中又富有浪漫色彩。

中山大学博士、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李德南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认为《东江谣》这个作品构思非常巧妙,对赛龙舟、制作龙舟和舞狮等传统文化作了生动展现,主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独特的思想性,表现出对自然生态受到破坏的关注,提出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有保护自然的意识,让社会和自然和谐发展。作品很注重展现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鲜活书写了青少年成长的各个方面,构成了整个作品的逻辑内容。

“《东江谣》既是本土人文的深情回望,也是一种诗性的现代关怀。”新世纪出版社总编辑翁容表示,小说洋溢着童年的鲜活记忆、东莞水乡的湿润气息、自然的诗意与哲思,在文化寻根之旅中,观照人与自然,让人看到儿童文学本身就可以抵达的深度。

青年评论家洪艳说,《东江谣》以东莞母亲河东江上龙舟的历史变迁为叙事背景,以诗性的语言展现东江的生态之美,以具象的叙事勾画龙舟的精神之魂。以历史的回溯再造地域的文化之力。它传达了一种朴质敦厚的文化精神,将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寄予在作品的语言、叙事和意蕴上,带有一种可窥流动的勃勃生机。

香港儿童文学艺术联会会长、儿童文学作家周蜜蜜认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能带给孩子精神的愉悦,更应该是充满“爱”的文学,是“真”的文学,是“美”的文学。在《东江谣》这部长篇儿童小说古雅又清新的诗意语言中,充满了对优秀传统的颂扬和对自然的敬畏,让传统的岭南文化,在现代的粤港澳大湾区熠熠生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儿童文学优秀作品。

将地方与世界连接起来莞产电影的创新突围

《东江谣》文本扎实、人物形象生动、意义深远,出版后得到国内导演和编剧的注意,小说中的东莞人文风情、人物故事也将被搬到大荧幕。电影《东江谣》由朱定忠、刘永昌等电影人担任策划和主创,是东莞市第一部由本土原创、本土题材文学作品衍生的电影作品。这是再度“新”的创作,借助影像力量复现和激活“东莞传统文化”,可以说是莞产电影的创新突围之举。

“将地方与世界连接起来,让儿童文学的边界不断向外拓展”。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柳冬妩表示,《东江谣》影视化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影视展现社会变迁、文化冲突与融合,描摹东莞人文风貌与城市精神,传播东莞城市形象,这对东莞文学影视化无疑具有开拓性,对于本土电影的类型拓展也是极有帮助的。

《东江谣》电影总导演朱定忠表示,在改编的过程中,会着重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要忠实于原著的核心价值;二是叙事结构的调整优化上进行思考;三是视觉风格的构建和创新,怎么和传统的龙舟文化作融合创新;四是要从文化传承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

“作品呈现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预见性,以及对传统民俗、生态环保的忧患意识。这个题材在电影中具有独特优势”。东莞市文联兼职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胡磊表示,非常期待《东江谣》影视化,这将是东莞第一个文学与影视联姻的实验性文本,也将为以后东莞文学与莞产电影共生共荣提供可借鉴经验。

胡磊在研讨总结时表示,《东江谣》的出版及所获荣誉,既是东莞文学艺术系列签约创作优秀成果的个案代表与展现,也是该书思想性艺术性精彩纷呈的亮点解读与呈现。本书是东莞市第一个文学与影视联姻互动的实验性文本,第一部整合本土文艺资源力量与本土题材元素创编摄制的本土原创影视作品,第一次探寻粤赣两地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重要源流关系的创新写作文本,是个案意义上影视文学“东莞制造”的实践范本。

大湾区长篇儿童小说《东江谣》作品研讨会暨电影作品论证会在广州举行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rm.helloyouye.com/5285.html

(0)
人民文化网的头像人民文化网
上一篇 2024 年 12 月 3 日 下午2:54
下一篇 2025 年 1 月 2 日

相关推荐

  • 2024北京798艺术节 | 主题展:融合·新质——极小大之辩

    在科技与艺术的交汇点上,第17届北京798艺术节“融合·新质——极小大之辩”主题展汇集众多代表人类文明极致探索的璀璨艺术,于2024年9月24日在798国际艺术交流中心隆重揭幕。 本次展览以“大艺术”为创意,它代表了艺术与科技的深度共创,是人类探索未知、表达情感、激发想象的无限领域。展览将科技对艺术的赋能与艺术对科技的呈现完美融合,通过艺术展的形式生动展现人…

    2024 年 10 月 10 日
  • 伟大时代 壮哉美术——《新时代中国美术人物志》征集工作在京启动

    近日,由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发起并主办的《新时代中国美术人物志》作品征集工作在北京启动。 (图一:专家座谈会王明明(右二)、顾伯平(右一)等) 本活动由王明明、苏士澍、高洪、李象群、杨飞云等一批在文化艺术领域卓有成就的领军人物联名发起并领衔担任主席团,中外名人艺术院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评论家于洋团队一道负责作品统筹征集工作。《新时代中国美术人…

    2024 年 7 月 25 日
  • 热烈祝贺巫罗·海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传承贡献奖

    今年是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24年9月中国布依族古歌传承人巫罗·海和她的团队,以实际行动唱响中华民族非遗古乐的世界音声,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传承贡献奖(侗族大歌)殊荣!为文化强国建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非遗古乐实践贡献精神力量! 获此殊荣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联合国训练研究所(…

    2024 年 9 月 7 日
  • 中俄友好文化年国际文化艺术巡回演新闻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

    2024年5月12日,在初夏时节,备受瞩目的中国—俄罗斯友好文化年国际文化艺术巡回演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房山区北方易尚会议中心盛大召开,标志着两国文化交流新篇章的正式开启。此次发布会汇聚了来自中俄双方政界、商界、文化界及媒体界的众多重量级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的启动。 本次发布会由俄罗斯联邦友谊桥MOST-CONTACT基金会中国行政管理中心;俄罗斯、中国…

    2024 年 6 月 20 日
  • 北京电影节:展现文化多元与包容的魅力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记者任耀庭、陈钟昊、杨淑君)为期8天的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29日落下帷幕。中外影人聚首北京雁栖湖畔,用电影这门艺术语言讲述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闭幕式上,“天坛奖”各奖项揭晓。智利导演马蒂亚斯·比塞的最新力作《惩罚》斩获最佳影片奖,智利演员安东尼娅·塞赫尔斯和法国演员丽娜·雷诺共同摘得最佳女主角奖。中国导演张律的《白塔之光》成最大赢家…

    2024 年 6 月 21 日
  • 十五年匠心打磨 文澜珊长篇小说《山河故人》正式出版发行

    近日,由青年作家文澜珊历时近十五年精心打磨的长篇小说《山河故人》正式出版!该书由青年作家网策划、远方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陕西关中地区为背景的文学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关注! 《山河故人》以渭北平原上的南河滩村为立足点,通过讲述主人公在生活、工作、学习及情感等方面的经历,带领读者打开了解那个时代的窗口。作品详尽展现了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

    文化看点 2025 年 1 月 2 日
  • [九九重阳节] 华国中:献给的妈妈爱

     望星辰大海看日月山河心中唯有伟大的妈妈 亲爱的妈妈 欢喜幸福 济南 有一个 温暖的小屋 她是我心的家园 心中永远的牵挂 亲爱的妈妈 您看 东岳泰山 母亲黄海 左边溪流 右边春树 青山百阶 田园一步 大明湖 莲花朵朵开 千佛山 佛心永相驻 回眸一笑 羞了翠竹 挥手一别 迷了雨雾 天边涛走云飞 地上朝花夕渡 香如醉 润如酥 洗身洗心洗肺腑 烟雨济南 泉水处处 …

    2024 年 10 月 11 日
  • 乡土记忆之安阳洪福寺

    乡土记忆之安阳洪福寺 多回乡走走,多回乡看看,看那古寺、村镇、河流、沃田,在时代大潮之光影中日渐灿烂悠远。 我的故乡七朝古都豫北安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是中华文字甲骨文发祥地,殷墟宗庙宫殿所在地,名胜古迹遍布其间,有二帝陵、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文字博物馆、岳飞庙、三杨庄遗址等著名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而我今天要说的这个名不见经传、隐身历史尘烟中多年的古寺名叫…

    2024 年 7 月 27 日
  • “好食来临 海纳百味”,中华设计奖助力临海农副产品包装设计升级

    近日,中华设计奖“帮农客杯”(临海)农副产品包装设计大赛大众评选活动落下帷幕,终评工作圆满完成!本次大赛以“好食来临 海纳百味”为主题,汇聚广大设计菁英创意作品,通过独特视角和创新思维,为农副产品包装提出创新的设计思路和实用的解决方案。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者采用更先进的包装技术和设计理念,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图为中华设计奖“帮农客杯”(临海)农副产品…

    2024 年 11 月 18 日
  • 忽然喜欢上的一本书——《拒绝融化的雪》

    忽然喜欢上的一本书——《拒绝融化的雪》 眼下,一位名叫周华的中年男人风头十分强劲,各大媒体正在铆足劲推出关于他的各种报道。 周华为黑龙江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诗集《唯有彩云归》《拒绝融化的雪》《冷美人》,散文集《儿子,加油!》《情商决定孩子的将来》《孩子需要经营》《人生成败的关键在于做好自己》等七部作品。他的新作《拒绝融化的…

    文化看点 2025 年 2 月 22 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